咸豐福局錢

2018/02/06

作者:鑑真  2012.11.01


 中國歷代的虛值大錢,品種不多,大多出於亂世;誰能料知,當時虛值,民不樂用的大錢,千百年後,卻成收藏家競逐的對象。虛值大錢中,品種最豐富的,莫過於咸豐大錢了。咸豐一朝,短短十一年鑄行的咸豐錢品種,僅馬定祥「咸豐泉匯」就收錄四千餘種,超過有清一代近三百年其他九帝品種的總和,甚至在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朝都無法與之比擬。


 現今火熱的咸豐大錢,當時卻是誕生於內憂外患中。咸豐帝二十歲即位時,太平天國初起事,清軍主力漢營腐朽已久,幾乎望風而逃,短短三年,半壁江山皆落長毛之手 (太平天國不薙髮,故清人呼其長毛)。清朝在道光後期的財政本已逐漸惡化,一方面又要支應太平天國起事的龐大軍事開銷,一方面江南富饒地區盡落長毛之手,稅收和物資又更為短缺,只好在咸豐三年 (1853) 開始鑄行咸豐大錢。最初還只是當五、當十、當五十、當百地鑄,後來甚至出了當五百及當千。但當五百及當千,虛值過甚,民間多拒收,鑄行僅半年而止。


 咸豐大錢,多省皆鑄,精粗相差甚大,規格更有很大落差,有的省的當百,尺寸重量不及別省當五十;最甚者為寶福局,所鑄當百,比所有品種的當五百及當千還大還厚重。寶福局在咸豐大錢中,可謂獨樹一格;其他局不及當百曰咸豐重寶,當百以上曰咸豐元寶,寶福局則不受此規範,大錢通寶重寶並鑄。福局大錢材質亦十分特殊,清代鑄錢多採黃銅,福局大錢則多半為紫銅 (也稱砲銅,八年抗戰期間,日人在淪陷區大舉收繳福局大錢,蓋可做子彈及砲彈原料,故有砲銅之名)。


 寶福大錢的書法,通寶俊逸,重寶渾厚,尤其通寶為山谷體,清麗俊逸,在有清一代諸泉中堪稱魁首。寶福錢的鑄工也獨具一格。歷代泉品,除平背者外,范線多半在中間;寶福錢的范線則偏正面,呈正面直徑略大,背面直徑略小的樣態。邊緣的錯痕,不若他局錯痕平行於錢緣,而是斜錯,是鑑定真假的重要依據。寶福錢仿品多是范線在中間,硬要錯成正面大背面小的型態,刻意而不自然。銅質也是極重要的判斷依據,目前所見仿品,都非真正的紫銅,只是做上紫銅的黑包漿,漏銅處的銅色多不正;這也能解釋,為何黃銅質寶福大錢數量較少,價格卻反不及典型的紫銅,主要是紫銅質特徵容易掌握,造假有一定難度,藏家在真假上不用有太多疑慮,自然願意付出好價格。

 

 寶福局的通寶一百,是中國歷代錢幣中最厚重者,直徑則稍遜元代的至正之寶權鈔伍錢,但權鈔伍錢稍薄,重量不及通寶一百。收藏界在各不同領域,有個很有趣的共通現象,近代的東西,幾乎都漲得比高古的兇。雖然權鈔伍錢目前價格仍高於寶福局通寶一百,但以近十年來看,通寶一百的漲幅遠大於權鈔伍錢。銀錠也是如此,數量稀少得多的宋錠,漲幅遠不如清錠;瓷器來說,數量龐大的明清官窯,漲幅也是遠大於宋元明三朝的單色釉精品。這是一時的市場喜好呢?還是收藏界的趨勢就是如此?就有待時間來證明了。

 
福十.jpg

咸豐通寶寶福一十

 

 

  福二十.jpg

咸豐通寶寶福二十

 


福五十.jpg
咸豐通寶寶福五十

 


福百.jpg
咸豐通寶寶福一百

請輸入認證號碼查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