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鑑真 2012.10.31
金代錢幣的品種不多,但製作皆十分精緻,其中,泰和重寶折十大錢更是箇中翹楚 (如圖二)。此泉鑄於金章宗完顏璟泰和四年(1204),面文為書法大家黨懷英手書玉箸篆,字體秀麗典雅,體現金代的文化水平。
金章宗即位時,金朝已立國七十年,承平有時。章宗自己有很高的文化造詣,寫得一手好字,深得宋徽宗瘦金體的精隨 (如圖一)。因此在位期間,大力獎勵文化發展;但章宗自己整日與文人飲酒作詩,不思朝政,文化發展的同時,國力卻慢慢開始衰敗,為日後金朝覆亡的遠因。
泰和重寶面文秀麗,歷代多有仿鑄,如有一種泰和重寶合背,地章鼓起,儼然元風,應是元代仿鑄,真正金代的泰和重寶合背則更為稀少。亦有不少厭勝錢以泰和重寶為面文。晚清民初之際,泉學興盛,泰和重寶的精美深為藏家所愛,此時的老做偽不少;泰和重寶,和永通萬國及阜昌,是老仿最為到位的品種。
真品泰和重寶,銅色偏青白,筆劃無敗筆,仿品最容易做不好的,是泰字下面四點,以及寶字裡的「毌」;真偽對照,整體乍看形似,但這幾個筆劃一比對,高下立判,畢竟仿品的文字是臨摹來的,無法掌握筆劃轉折的精妙處。即便就文字整體來看,真偽一對照,仿品的文字會有臃腫之感。此外,輪邊及内郭的狀態也是一個重點,仿品仍然做不出真品的溫潤。泰和重寶熟坑的比例高,本來,熟坑錢不好仿,但泰和重寶有不少老做偽,包漿好但其他地方不到位,只能說明是老仿。(如圖三,泰和重寶仿品)
泰和重寶鑄工精良,文字峻深,仿品還有一點最做不到位的,就是重量都會過重。真品看似很厚,但因文字深,地章實際上是很薄的,重量僅有17~19克;仿品要做出同樣的文字深度,卻無法鑄出真品那種薄地章,因此重量一定偏重,通常都在20幾克以上。
近年因泰和重寶的精美,價格扶搖直上,至少漲了十倍以上,因此仿品也日新月異,殺傷力更勝以往。過去一些高仿假錢,都會有幾個共通的同模特徵,不知是無心還刻意留下。泰和重寶的高仿,雖然也有幾版,可用同模的方式判斷,但也僅能辨別出那幾版;更多的是,似真非真,要說真品,神韻上好像差了點;要說假,一些鑄工特徵又很到位。因此即使迫於高仿充斥,大陸藏家的泉識多有相當造詣之際,泰和重寶這品種,仍是重災區。諸泉友若有意購藏,勿抱著撿漏心態,免得撿漏不成反被漏撿。除了多方學習提升自己眼力外,泰和重寶這樣仿品比例奇高的品種,宜挑選有信譽的商家購買才是。
(圖一)
(圖二)真品
(圖三)偽品